什么叫崇高的理想,伟大的抱负?真正的实践者,绝对不是喊喊口号,摆摆架子。革命先烈彭湃同志用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深刻地为我们演绎了他为追求理想与抱负的实现矢志不渝,以实际行动所做出的种种不懈努力。彭湃这种充满激情的斗志,大爱无私的革命精神最终感化了整个家族,在彭湃的感召和带动下,彭家多人前赴后继走上革命道路。一家人包括他的兄弟、侄子等8人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先后奉献了最宝贵的生命。
彭湃出身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有名的地主家庭,彭家家底深厚,号称有“鸦飞不过的田产”。然而,生活优渥的彭湃目睹了国家的积贫积弱,特别是看到底层农民被剥削、被压迫的悲惨处境,立志变革社会。他几经求索,最终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之路,他号召农民起来进行斗争,并拿出家产来支持农民革命。作为地主家庭,彭湃的革命之举无疑是对家族的背叛。他的母亲曾责问他:“祖宗无积德,就有败家儿。想着祖父艰难困苦经营乃有今日,倘如此做法,岂不是要破家荡产吗?”彭家把彭湃视为仇敌,大哥甚至以分家相威胁,但这都没能动摇彭湃革命的决心。彭湃认定家里的财产是剥削和压榨农民的罪证,应该退还农民。他将田契交还给佃户,可是佃户们却不敢接受,于是他采取了一个更加激进的行动。他请来许多农民,当众烧毁了全部田契,就是这把火,迅速燃起了农民运动的高潮,继而燎原全国,彭湃由此成了“农民大王”。
后来,彭湃的妻子蔡素屏也追随丈夫的志向,她的革命之举从女性的自我解放开始,不但自己改头换面,扔掉了缠足的绷布和小鞋,提着书包上私塾读书,还邀上吕玉、王香、杨华等几位妯娌一起到潮州会馆求取新知。1928年9月19日,蔡素屏在公平一带开展妇女工作时,因叛徒告密,在平岗乡被捕。三天后就被押回海丰县城老车头(现在的径口街尾),英勇就义。次年,彭湃被反动派杀害,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英雄已去,浩气永存。彭湃骨子里为革命为理想奋不顾身的特质代代相传,在后人的血液里澎湃不息。蔡素屏牺牲的时候,他们的二儿子彭士禄才三岁,第二年,父亲彭湃也牺牲了。为了躲避国民党对他的搜捕,彭士禄一直是寄养在革命群众家中。8岁的时候,彭士禄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进监狱,后来被转运到广州感化院,直到1935年才被释放。随后彭士禄被转移,途中偶遇周恩来、邓颖超,在他们不断努力下,彭士禄学会了很多知识,并在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彭士禄被派到宣化的炼焦厂工作,他还在炸弹制造厂工作过。而后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学习,后又转到大连大学学习。他到莫斯科等地留过学,1958年回国后彭士禄便在国内一直从事核动力研究,成绩卓越,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彭湃后人,彭士禄和他父亲一样都是了不起的人。
彭洪是彭湃和蔡素屏的第三个儿子,在他只有两个月的时候就寄放到李如碧伯娘家抚养,随着彭洪长大成人,也慢慢知晓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当年为了革命奋不顾身的故事,并深深被他们的精神所影响。1942年,抗日的烽火燃遍了中国大地。在党组织的指引下,彭洪充满热情地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中。他常常和堂兄彭科,利用夜晚把抗日宣传品张贴到大街、桥头,塞进窗户、带进学校中,号召百姓联合起来抗日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洪随着边纵一支队伍进入海城。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作为县委干部,一直坚持在农村第一线工作,脚踏实地,将对党、对人民的爱倾注在工作中。
彭湃的胞兄彭汉垣在读书时就因热心公益和积极参与社会福利事业而博得人们的称赞,中学毕业后被选为副参议长。1922年辞去议长职务的他,投身彭湃发起的农民运动,被选为省农运执委兼交际部长。彭湃胞弟彭述,中学毕业后同样跟随彭湃从事农民运动,1925年加入共青团,海丰成立民主政府时,曾被任命为马宫镇巡官,1927年入党,任东江特委负责人,在一次敌强我弱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0岁。彭汉垣的儿子彭陆14岁就参加革命,中共党员,曾任广州市工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他在广州一家书店当店员做掩护,进行地下工作,而后被人认出遭逮捕,在狱中经历严刑拷打,但他坚贞不屈。1928年2月28日,彭陆被杀害,年仅17岁。
彭湃的孙女彭伊娜曾说:“在爷爷的一生当中,你都会看到‘责任、人民、国家’,这六个字是贯穿在他的生命里面的。他对他选择信仰的这个过程,非常慎重,选择了以后他对信仰的践行,非常的真诚无私,而且是坚毅的。所以,这些东西都无形地影响着我们。1988年的时候,当时省委要找一些懂广东话,又能写的人去参与澳门回归工作。考察了将近一年,我本来舍不得孩子,不准备去了,关键时候又是这个国家、人民、责任这种字眼,在影响着抉择。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就放下七个月的孩子到澳门去了,一去去了13年,才回到家里面。”
彭家四代几十口,几乎人人都在彭湃精神的感召下,追随其血染的足迹,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国革命事业写下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